1. 首页
  2. 教育

《观沧海》是曹操的内心自观

曹操作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,已是毋庸置疑的史实,但有了文学名著《三国演义》,不少世人对他有了颠覆式的认知误区。“加持”在他身上的“阴险狡诈”、“残暴狠毒”、“挟天子令诸侯”等标签,让他背负无法卸掉的历史黑锅。

《观沧海》是曹操的内心自观

作为教师,有义务引导学生从认知误区中走出来,还曹操一个公道。语文教师的切入点是就地取材——学习教材中的乐府诗《观沧海》,认识一个不同凡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诗人的博大胸襟。

《观沧海》是曹操的内心自观

本诗所写皆为曹操所见,观沧海的地点是碣石山。站得高望得远,曹操的目光没有停留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,而是着眼于天地宇宙之间。有人说:你站在一楼往外看,眼中全是垃圾;站在三十楼往外看,眼中全是美景。能否看到美丽风景,取决于一个人的高度。周遭那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,不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很糟糕,而是你的修养不够。

曹操挫败了外敌侵犯后,站在秦始皇、汉武帝登临过的碣石山上,视野无限开阔。首先,他用眼睛看到了“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”这是普通人都能够看见的现实万物,一派生机勃勃,充满希望,江山如此多娇,曹操胸怀大志,思绪飘飞。于是,有了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的大胆夸张的想象。此时,曹操不再是用眼睛在看,而是用他的胸怀在感知。

《观沧海》是曹操的内心自观

曹操这一夸张的想象,全凭他具有和秦皇汉武一样的帝王情怀与霸气。他的志向不在于个人的荣辱得失,而在于为汉室建功立业,重新实现统一大业。

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。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,他的世界就有多大;一个人的心智有多高,他的成就就有多高。一首《观沧海》就是曹操的内心自观,也是他胸怀与志向的显露。拨开文学作品笼罩的云雾,重新认识真实鲜活的一代枭雄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五华资讯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msmn.com/edu/293.html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31239436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