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五华人的冬至怎么过?一直错误地认为,粤东地区季节的“档位”有点错乱,乱得“离合”不清季节的更替,其实不然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。翻看三年前冬至那天写的文字,记录了当时的天气情况,今天早上起来几乎是如出一辙。你认为的变,一直都没变。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,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即是说冬至这一天算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“新年”。冬至这天,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日子,大地上的阴(寒)气已近衰竭。自后大地阳气开始慢慢上升,白天时间逐渐加长,气温日益回暖。即使这段时间可能出现极寒现象,也是强弩之末,于是有了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。物极必反,万物即将复苏,迎来万象更新的活力春天。
人们物质生活富裕,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,开始重视节日,注重仪式感。亲友团聚,共享美食,休闲娱乐等,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多彩生活形式。
今年冬至巧遇周末,人们如愿获得了节日的“自由”,若非不在周末,过“素节”则在所难免。国家一直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信,强调人们生活的幸福感。翻开历史上的盛世画卷,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性——逢节放假。今天大国崛起,民族自信力增强,民众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,但却出现了“加班常态化”的怪现象。有的单位和部门任意剥夺员工的法定节假期,动辄以职业操守和量化考核进行道德捆绑。试问除了特殊部门,谁有比国务院还大的权利,来剥夺老百姓的幸福?
民族越是自信,越是要适当放慢生活节奏,回归传统,感知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魅力,懂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切忌盲目强调无意义的“牺牲”与“伪高尚”。
有人要出来了,站在道德制高点,说三道四,乱扣帽子。试问假如你是一名教师,学生每天看到你苦大仇深的样子,出自教师之口的话语,他们会认可吗?你这棵树能够摇动另外一棵树吗?假如你是上班族,每天连在家里做顿饭的时间都没有,连接送孩子的时间都没有,你的孩子会相信上班是幸福快乐的吗?都说言传身教,父母教师活成了什么样子,孩子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快乐成本很低,有属于自己的时间,可以陪伴家人,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这些都是工作学习的加油站和维修保养站,进去后出来,工作学习会更高效。
客家人的冬至,可以没有饺子,可以没有汤圆,但是一定要有鸡(客家习俗“重阳狗肉冬至鸡”滋补身体),犒劳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;可以没有丰富的娱乐节目,可以没有外出旅行的活动,但一定要找点乐子放松放松自己——晒晒太阳,遛遛娃儿,睡个懒觉,看场电影。“过年”就是用来吃喝玩乐的,别辜负美好“年”华,好好过“新年”。
原创文章,作者:五华资讯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msmn.com/shenghuo/858.html